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德国专家:学校不可忽视媒介素养的培养

【来源:孙琪 | 发布日期:2020-09-12 】

编者按:随着时代的发展,快速获取信息已成为生活日常,这要求公众具有更高的信息筛选和鉴别能力。但是,对于尚未形成健全三观的青少年儿童而言,信息泛滥使其成长面临更多挑战。德国媒体专家指出,学校的思政教育应承担起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责任。为此,德国教师联合媒体专家共同就如何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给出相关建议。本文编译自德国News4Teachers新闻网站9月6日报道。


事实上,新闻报道涵盖不实信息和阴谋论的情况长期存在,这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初尤为严重。大量有关病毒的诱导性信息迅速发酵,并在网络新闻平台和社交媒体中大范围传播。这再度证明,鉴别能力在当今这个信息井喷时代极其重要。因此,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媒介素养应成为学校思政教育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News4Teachers新闻网


疫情期间,大量极为荒诞的报道在Whatsapp、Facebook、Instagram等类似平台博得了人们的眼球。如:新冠病毒由某所生物实验室合成;一位美国企业家为统治世界而制造出新冠病毒;5G手机带来了新型肺炎等。欧盟网络安全项目Klicksafe顾问、北威州州立媒体研究所(Landesanstalt für Medien NRW)媒体专家纳丁·艾肯布什(Nadine Eikenbusch)指出虚假报道泛滥的原因:“危机下,阴谋论和虚假新闻往往出现得尤为频繁。这是因为它们能为复杂的问题提供简单的解释以及解决方案。”因此,在情势尚不明了之际,人们往往会轻信这些现成的故事。专家补充道:“不难发现,人们总是急于在危机中获取令人心安或与个人观点相同的信息。”


多数情况下,人们在疫情期间分享这些信息并非出于恶意,而是想将当前的危险处境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告知家人、朋友。但也有人分享信息是为了获得肯定,或是为了提出特立独行的观点。艾肯布什指出,“互联网信息繁杂且使用人数众多,在其中寻找志同道合者并非难事。”但就在这一特点下,越来越多的虚假报道和阴谋论试图操纵舆论,对民主德国构成巨大威胁。


此外,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已经改变。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政治教育学教授安娅·贝桑德(Anja Besand)指出,“目前,许多人主要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在接受由贝塔斯曼基金会(Bertelsmann Stiftung)和德国民主教育协会(Deutschen Gesellschaft für Demokratiepädagogik)赞助的继续教育项目“公民教育-学校民主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 – Demokratiebildung in Schulen)”采访时,贝桑德总结道,社交媒体已经取代电视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信息媒介。因此,学校的思政教育必须承担起培养青少年儿童媒介素养的责任。


由此可见,思政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即主动适应随时代发展而改变的信息处理方式。贝桑德指出,得益于发达的社交媒体,人们不必再为获取信息而奔波。如今,人们已养成这样的习惯:我无需主动获取信息。只要发生的事情有一定热度,那它们就早晚会出现在我的社交网络之中。教师对此要有所准备,以便在课堂上从容应对,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艾肯布什对此表示认可:“无论新冠病毒如何发展,它都在当下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儿童的信息处理方式。”青少年儿童往往缺乏良好的判断能力,对所获信息的认知也易受人影响。因此,提高学生对信息来源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和处理能力极其重要。


师生应共同总结虚假新闻的特征

贝桑德教授和媒体专家艾肯布什一致认为,师生应一起努力,共同提升媒介素养贝桑德指出,“教师应和学生一起了解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评估信息,以及如何评估信息。”艾肯布什建议可围绕以下四点对新闻展开评估分析:

1. 标题

2. 插图

3. 资料来源

4. 实际情况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更谨慎地对新闻信息作出判断:

1. 作者大肆渲染新闻标题

2. 在借助浏览器的图片搜索功能搜索文章插图时,发现该图片在其他文章中出现过

3. 上网搜索后,发现文章相关人员(如法定发行人、作者或文章中提及的专家等)为不当观点的拥护者

4. 文章中的信息已过时


艾肯布什建议:“学校可以通过文本分析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新闻判别能力,从而提高其批判意识。Klicksafe项目网站提供的‘事实还是假象’(Fakt oder Fake)系列课程可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纳丁·艾肯布什认为,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决定性因素不仅在于教授学生所需的知识,还应鼓励他们“主动出击”。如,向相关平台反馈某一新闻信息中存在的疑点;或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向分享过此类信息的熟人提出建议,告知他们虚假新闻的主要特征,帮助其在未来更好地辨别信息的真伪。由此,学生将意识到自己在阻止虚假信息扩散中扮演着主人翁的角色,从而拒绝成为不实信息的传播者。


供稿 | 孙琪

排版 | 高锡涛

编辑 | 费亚君

初审 | 程静 吴诗颖

终审 | 吴卫东 咸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