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08-26 】

编者按: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起源于18世纪,发展历史悠久。在工业4.0社会背景下,德国联邦政府先后出台劳动教育相关文件,推动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融合了经济、社会、技术、职业等方面内容。其中,小学与中学阶段劳动教育课程差异较大,其内容和目的不尽相同,体现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综合性与阶段性的特点。本文重点介绍德国劳动教育的发展背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特点和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为浙外德国研究中心“教科资讯”栏目第50(总第127)


德国劳动教育的发展背景


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源远流长,其课程内容丰富且体系完备。受社会、教育思想、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不断发展与完善。

社会背景:在现代化迅速发展和以“数字化”“信息化”为特点的工业4.0社会背景下,当代劳动教育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教育使命。尤其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新时代,社会劳动者熟练驾驭智能化新兴工业设备技能,已成为推动德国工业4.0的重要动力。因此,当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需与信息时代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德国工业4.0

图片来源:百家号 论学习与思维方式


教育思想背景:德国劳动教育理论基础深厚,著名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和斐斯泰洛奇对劳动教育的研究和论述,为德国劳动教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教育改革家凯兴斯泰纳提出“劳作学校”的概念,认为“劳作学校”能促进学生精神的发展、道德的适应力和工作能力,强调应把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和公民精神的道德教化合二为一。教育家斐斯泰洛奇也提出“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需要教育者依据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因材施教,达到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政策背景:德国联邦政府先后出台三个关于劳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文件确立了德国劳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例如,1964年颁布的《关于建设主体中学的建议》中规定,劳动教育需满足现代经济和技术对人的基本要求。由此,各联邦州政府根据联邦政府提出的劳动教育目标,开展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为各州劳动教育实施保驾护航。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德国的劳动教育课程被称为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已经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主要分为学生全面素质教育部分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部分,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力、社会交往力及行动力。

德国在1969年颁布的《关于主体中学的建议》明确了劳动教育的三个任务:推行职业教育与公民教育、为社会提供新的劳动力与指导学生选择未来职业。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在文件引导下,要求劳动教育课程采用不同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责任感和社会行为能力;将与劳动相关的经济、社会等领域与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不断认识变化的世界;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提高学生平衡劳逸的能力。


图片来源:公众号 山林田野


各联邦州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大同小异,主要分为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小学阶段主要包含综合知识课程和手工课,开展使用绘画工具的创作活动、学习不同缝纫技术、利用不同材料制作雕塑以及自行设计玩偶戏剧等内容。通过各种活动,小学阶段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孙进和陈囡两位学者将德国中学阶段的劳动课程分为生物-自然现象-技术课、日常文化-饮食-社会事务课、技术课、经济/职业与大学学业导向课以及自然科学与技术课。中学阶段的劳动课程综合多个主题、多个学科内容,考验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特点


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但得益于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多样的课程实施方式,也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水平。多方面因素助力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蓬勃发展并完善,形成了以下特点:


1.阶段性

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的德国劳动教育层次分明,课程内容也具有明显差异:小学阶段主要学习自然常识以及相关手工实践活动,中学阶段则是将课程分为理论与实践部分,在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入劳动实践。和小学阶段相比,劳动实践成为中学劳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家政、办公技术和职业指导,同时学校还会另外安排企业或工厂的实习活动。中学阶段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的跨学科能力,更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社会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来源:公众号 地平线实践教育


2.综合性

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与当前社会情况紧密结合,例如工业4.0的实现需要更加多元的人才。因此,为提高未来人才适应社会的能力,劳动教育需融合多元内容,增加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劳动教育作为综合性极高的学习领域,包括经济、社会、法律、家政以及职业和学业导向的多元知识,确保中小学阶段学生习得应对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综合能力。

3.强大的师资力量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对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德国劳动教育教师需要完成六学期的本科师范学习和四学期的硕士阶段学习,此后需参与长达12-18个月的见习活动,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后,才能正式进入学校任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培养,为德国劳动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后盾。


对我国劳动教育的启示


尽管我国日益重视劳动教育,但我国的劳动教育仍存在明显不足。学者田钰析提出,我国劳动教育仍存在劳动教育课程地位不明确、内容未能与时俱进、课程实施缺乏实践性的问题。而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成熟,对于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有重要借鉴意义:

首先,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我国劳动教育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完善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考评体系,联动家庭、社会、学校多个主体,推动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实施。

其次,创新我国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德国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重视社会对多元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因此,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需要和当前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要求联系,不断创新劳动教育内容,达成让学生习得相关劳动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最后,提高我国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素养。我国劳动教育教师师资力量弱,完善劳动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对于我国劳动教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我国应将劳动教育师资培养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优秀的劳动教育教师。同时,不能忽略在职教师的发展,学校应定期开展教师在职培训,加强在职教师的经验交流。


参考资料:

1.《中德中小学劳动教育比较及经验启示》张欣鑫,原发杂志:《教育科学论坛》202020期第18-21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0&filename=ZYJS202020006&v=S9vwScuUx5cOO24JsKUxBhOEFHu39v1TgmblM5rDnq2JlBvw7cR6BnX2SuA0NUQn

2.《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对我国的启示》田钰析,原发杂志:《现代交际》202111期,第181-183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XKJJ202111061&v=AEyJwTgYM3YKD4uxyG3Mtt5%25mmd2B5cIW%25mmd2BOQEZXFPwDJOArX9HFAmyKsLd2jTZJwPdQbL

3.《德国中小学如何实施劳动教育》任平,原发杂志:《人民教育》202011期第71-74

https://mp.weixin.qq.com/s/c9VLxpT-4MvMdJznioSQNQ

4.《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内容·考评》孙进、陈囡,原发杂志:《比较教育研究》202007期第73-81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0&filename=BJJY202007010&v=jvsr4EPrs9BCnRMdxriS0yMVoUzWdQSXOMEjsJVNxMTQbY%25mmd2FRVUC45ZLOIaSxI7IT

供稿 | 吴诗颖

排版 | 林兰馨

编辑 | 陈佳雯 孙琪

初审 | 陈玉玲

终审 | 陈洪捷 吴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