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学术讲座

北京大学博雅教授陈洪捷作客我校博达论坛第610讲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01-12 】

2021年1月7日下午,浙江外国语学院第610期博达论坛在厚德楼102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博雅教授、我校特聘教授陈洪捷先生担任本期论坛的主讲嘉宾。副校长李安教授、教育学院全体老师、卓越师范班全体同学等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教育学院副院长何伟强老师主持。


C6B1


陈洪捷教授指出,在以教材知识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体系下,如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成为了教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从中也诞生了“教与学的错觉”。结合波兰尼的知识分类维度,陈教授引出了“默会知识”的概念。“默会知识”相对于“明言知识”而言,是一种能运用但说不出来的知识。相比较而言,“明言知识”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默会知识”则深不可测,它是“明言知识”不可或缺的基础,其重要性更大。


16344


陈教授举例指出:(1)“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里的“言传”意味着“明言知识”,而“意会”则涉及“默会知识”。能够明言的知识是有限的,更深入的内容需要意会,可能是语言无法企及的,却是更为重要的。(2)古人说“言传身教”。所谓“言传”,就是讲述“明言知识”;所谓“身教”,就是通过以身示范,传递不可明言的知识。从“身教”中所学的正是“默会知识”。言传与身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仅仅依赖“言传”是远远不够的。(3)“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能够教的,主要是“明言知识”,但这只是初步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后续的修炼践行。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里的“十年书”是指明言的知识,而“一席话”主要的“点拨”,是“意会”式的交流,这种交流为腹中万卷灌注了生命。




陈教授总结指出:(1)学习过程是一个无法完全控制的过程,特别是“默会知识”的学习是难以明言的。(2)“明言知识”是有局限的,片面强调“明言知识”的学习,则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具有误导性。(3)无论对于任何知识,只有从默会的层次上掌握了知识,才是真正的学会了。“默会知识”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4)“默会知识”的学习永远具有“场景性”和“即时性”特点。(5)“默会知识”的传承和学习,通常采用“人传人”的方式进行的。“默会知识”通常是老师身体化的知识,没有人际的交往是难以传承的。


AD56


何伟强老师作为主持人分享了学习体悟。他表示,陈教授的报告启发了我们对教育本质与学习本质的思考。他的体悟是,“明言知识”与“默会知识”主要有三方面的差异:第一,学习指向的差异。前者向外,侧重于对外界知识的学习探索;后者向内,侧重于对内在生命力的觉察开发(浙外的校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第二,习得方式的差异。前者以“知”为主,是“记问之学”;后者以“行”为主,是“体验之学”。古人更为崇尚“知行合一,以行为主”的学习方式。(3)关注重点的差异。前者重在关注“思维或技能(术)” 的层面,后者重在关注“心灵或生命力(道)”的层面。总之,“默会知识”指向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维度,关注的是人的内在生命力成长或心灵蜕变,它是教育与学习的根本之所在,也是我们师生需要为之努力的关键之所在。


文章来源:“卓越师范”公众号

图文 | 第五届卓越师范班第五组

编辑 | 孙琪

排版 | 吴诗颖

初审 | 程静

终审 | 吴卫东 咸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