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工作动态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德国学前MINT教育

【来源:吴诗颖 | 发布日期:2021-04-13 】

编者按:MINT教育理念自创立以来就贯穿德国整个教育系统。近年来,为助力“工业4.0”,同时应对技能人才的巨大缺口问题,德国联邦政府颁布MINT教育战略框架,启动了一批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的MINT促进项目。本篇聚焦德国学前领域的MINT教育,从实施背景、实践项目等方面具体阐述其发展现状。

本文为浙外德国研究中心“教科资讯”栏目第32篇(总第90篇)。


德国学前MINT教育实施背景

MINT一词取自德语Mathematik(数学)、Informatik(计算机科学)、Naturwissenschaft(自然科学)和Technik(技术)的首字母之和,其内涵基本等同于美国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在德国,MINT教育理念由来已久,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多方背景的共同影响。


理论背景:MINT教育理念主要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皮亚杰认为,儿童在获得特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后,可以运用这一思维能力开展所有领域的知识学习。根据最新认知发展研究,学前阶段的儿童已充分具备认识概念、解决问题等高级思维能力。而MINT教育中所包含的物理学、生物学等内容皆属于基础知识,学前儿童完全有能力接受,且基础知识的储存量对儿童后期技能与策略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丰富MINT领域知识对学前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07B0

皮亚杰

图片来源:搜狐网


社会背景:随着“工业 4.0”的深入推进,德国继续加强对MINT领域行业的重视。同时,为解决德国当前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德国进一步扩大MINT教育的辐射范围,以期培养更多MINT领域的高质量人才,加强相关工作群体的专业水平。相关调查显示,学生在未来是否学习科学或从事相关领域职业,与其学前阶段的学习经历息息相关。由此看来,德国学前MINT教育的高质发展是提高德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二之选。


政府支持:德国政府高度重视学前MINT教育发展。2019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 (BMBF)颁布德国MINT教育战略框架——《用MINT走向未来!—— MINT 行动计划》。“幼儿及青少年的 MINT 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环节受到BMBF的强烈关注。学前MINT教育项目“小科学家之家”(Haus der kleinen Forscher)也由此得到大力推广。


学前MINT教育实践及综合素养发展

MINT教育实践内容极为丰富,教师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儿童生活经验。以Naturwissenschaft(自然科学)为例,MINT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模块在学前阶段通常被分为有机自然和无机自然两大主题。每一主题下,又分为日常经验、基本经验和基础知识三部分。在水主题中,日常经验主要涉及到喝水、洗脸、洗手和洗澡等行为经验;基本经验则是通过感官观察、感受、体验、倾听和品尝水等体验经验;基础知识就是帮助儿童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与本质,如:认识水的属性,认识水的不同存在形态等。


同时,MINT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注意采用儿童化方式。教师在开展教育实践中会采用儿童能够理解的、充满童趣的语言,通过拟人化或者可视化的方式帮助儿童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必要时也会借助教具,引导儿童深入思考,进一步激发其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会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来形容水的固态——“它们一个个紧紧地手牵着手,保持原地不动”。


1EC66

图片来源:德国育儿研究 微信公众号


学前MINT教育旨在立足学前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帮助儿童学习相关领域基础知识和积累经验,提高学前儿童的综合素养。在儿童探究与学习过程中,教师也注重利用问题式教学慢慢引导学前儿童学会自主学习,勇于表达自身想法。MINT教育活动让儿童在学会观察事物、描述观察结果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培养其沟通交流能力。通过这类学习可有效培养学前儿童创造、沟通、自我管理、社会认知、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效果。


德国学前MINT教育项目——“小科学家之家”


“小科学家之家”项目是德国规模最大的学前MINT教育项目,旨在通过为学龄前儿童创设一个与外部世界相连且可以探索科学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未来德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小科学家之家”项目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1. 利用假设-发现循环动态探究过程,激发儿童的科学兴趣,培养其科学精神;

2. 引导儿童自主完成实验探究,转换教师角色,由知识传输者转变为知识探究的引导者;

3. 尊重并顺应儿童天性,回归儿童游戏者与探索者角色,让儿童在玩中试、在试中学;

4. 营造优良的物理教育环境与心理教育环境,为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134F5

图片来源:搜狐网


除此之外,“小科学家之家”项目也已具备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根据我国学者许丹莹、王兴华的介绍,在运行内容上,该项目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计划和教学资源;在运行方式上,该项目已成功搭建多元网络框架:相关学术协会、大型基金会以及企业纷纷参与其中,与该项目积极建立合作,共同开展可持续的互动与合作;相关教育机构、学校也相继开启项目认证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有组织地提高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频率与深度。与此同时,该项目以多领域专家为后盾,对教学课程进行评估与审核,并提出相应改良建议。当地导师在接受统一培训后,为各类教育者提供培训服务;此外,全国其他合作伙伴也都积极招募并认证教育机构,通过各方教育机构为企业、市民提供多种项目参与方式。


7B8D

图片来源:《基础教育》杂志


对于我国的启示


35FD3

图片来源:搜狐网


德国学前MINT教育发展至今,在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和社会多方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已具备相对完善的运行体系。相比之下,我国学前STEM教育虽已取得明显进展,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鉴于德国学前MINT教育的开展经验,我国学前STEM教育也应做出一定改革:


首先,建立完善的学前STEM教育体系。德国学前MINT教育联合政府及社会多方力量,积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建立各个主体间的长期互动与合作。如此看来,我国也应进一步重视相关领域的师资培养,同时,吸引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我国学前STEM教育建设,发展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的合作、互动模式,建立完善立体的教育体系。


其次,学前STEM教育内容与实施计划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有关部门应及时完善课程内容,做好不同学段课程内容间的无缝衔接;教师也应合理运用探究式与问题引导式的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前儿童的科学探究兴趣;同时,采用针对性、激励性的课程评价方式,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物理教育环境与心理教育环境。


参考资料来源:

1.《在STEM教育中走向未来——德国STEM教育政策及启示》袁磊 金群《电化教育研究》,2020年第12期第122-128页

https://kns.cnki.net/KNS8/Detail?sfield=fn&QueryID=12&CurRec=1&recid=&FileName=DHJY202012020&DbName=CJFDLAST2020&DbCode=CJFD&yx=&pr=CFJD2020;CJFR2020;&URLID=

2.《MINT:德国学前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瓦西里奥斯·伊曼努埃尔·菲纳克思(德)著 张虹 胡亿军译《幼儿教育》,2018年第5期第3-8页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N2018&filename=YEJY201815001&v=FrEmrHSXpG8p2XR8hnZypR2LJ1MONiRrZuEczu6q%25mmd2BMxVg6VP%25mmd2BglTZ4k%25mmd2BsWMlrIvL

3.《德国“小科学家之家”项目的理念、运作机制及启示》许丹莹 王兴华《世界教育信息》2021年第3期第75-79页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AUTO&filename=JYXI202103014&v=UFCyX%25mmd2Bq2N%25mmd2Fa4%25mmd2BrPgfl9e%25mmd2BKkDShRxVHwcz1P7pqPuJR%25mmd2FOOLV9025hZK7skJuqUQL5

4.《Vlog| 德国幼儿园的STEM教育,你绝对想不到是这样的!》微信公众号: 悠悠妈德国育儿

https://mp.weixin.qq.com/s/d2rUHS3ckHoqQih78V9gcA

5.《德国“小科学家之家”推动儿童科普教育》宋洁绚《上海教育》2017年第2期第54-55页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N2017&filename=SHJZ201702024&v=UujckRyIv%25mmd2FTAVul21QncZUpA%25mmd2BZzaM8vQOIAjXIKjhdL%25mmd2BdFZNLd%25mmd2BGPEx1BVThXrdP


供稿 | 吴诗颖

排版 | 高锡涛

编辑 | 郑葵

初审 | 程静

终审 | 陈洪捷 吴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