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工作动态

德国研发与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及启示

【来源:徐佳鑫 | 发布日期:2021-04-19 】

编者按:多年来,“德国制造”享誉全球。德国强大的制造业是德国经济稳定发展强有力的后盾,而这离不开“科技创新”这台“发动机”。2020年5月,德国发布的最新《联邦研究与创新报告2020》显示,德国政府和企业持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研发人员数量稳步上升,研发创新成果获得显著成效。德国在全球的相关创新指标排名中名列前茅。本篇通过概括报告重点,分析德国取得研发成就的原因,并总结若干启示。

本文为浙外德国研究中心“科技视窗”栏目第5篇(总第93篇)。


根据2006年6月22日德国联邦议院的决议,联邦政府每两年提交一份《联邦研究与创新报告》(Bundesbericht Forschung und Innovation,简称BuFI)。报告是德国联邦政府对德国研究与创新体系的概括和总结,提供有关德国研究与创新体系各个方面最清晰、最新的事实和数据。2020年5月,德国发布最新《联邦研究与创新报告2020》。


22FAA

图片来源:联邦研究和投资报告官网


近年来,德国不断完善研究与创新政策,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使德国的研发与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BuFI报告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德国在教育、研究和科学方面的总支出再次上升,达到3256亿欧元的新高度。其中,研发支出的涨幅尤为明显:2018年德国政府和经济界在研发领域投入约1050亿欧元,占GDP比重3.13%,2019年则达到近1100亿欧元。德国已成为为数不多的提前实现《欧洲2020战略》研发目标(即达到3%)的欧盟成员国之一。另外,在世界范围内,德国是研究密集型的最大经济体之一,其研发率超过了欧盟平均水平,也超过了美国和中国。至2025年,德国计划将这一比重提高至3.5%,以进一步稳固自己研究和创新的世界强国地位。

*《欧洲2020战略》是欧盟委员会201033日公布的未来十年欧盟经济发展计划,该战略旨在加强各成员国间经济政策的协调,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2.研发人员数量稳步上升

在德国,研发人员的数量也在近十几年来稳步上升。2017年,有超过68.6万名员工从事研发工作(等同于全职),暂时达到了新高。仅在十年间,德国就增加了近18万个全职工作人员,相当于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35%)。据初步计算,2018年,德国研发人员数量上升至近70.8万。此外,在过去十年中,德国大学毕业生和完成博士学位的人数也在增加。


11094

图片来源:联邦研究和投资报告官网


3.研发创新获得显著成果

近年来,来自德国的科学出版物数量不断增加。2018年,德国每百万居民平均出版1424份出版物。个人出版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被其他研究者引用的频率上。优秀率(Die Exzellenzrate)是一个相关指标,即指在相关科学学科中,其在全球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0%出版物中所占的比重。据经合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简写OECD)统计,2016年,德国科学出版物总量的优秀率为12.2%,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另外,2017年,德国在世界市场中的人均专利数量近达400件,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德国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从绝对数量上看,德国是欧洲创新企业最多的国家,与欧洲相比,德国在经济中的创新支出又是最高的。


4.在国际创新领域表现强劲

在创新研究方面,多维度的创新评价指数已经建立。它可以全面映射和比较各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就。其中,欧洲创新记分牌 (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简称EIS)、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简称GII)和全球竞争力指数(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19简称GCI)在国际上被广泛承认。这三个指标体系在内容上各有侧重:EIS主要针对欧盟成员国进行比较,GII侧重于创新绩效的国际比较,而GCI则聚焦于总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根据EIS对欧盟成员国创新绩效的评估结果,德国的整体指数值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位列第五。GII显示,自2012年以来,德国创新指数不断上升。2019年德国创新指数的全球排名为第九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2019年GCI指数中,德国综合排名第7,德国是欧洲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仅次于荷兰和瑞士。




德国整体研发状况强劲向好,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保持领先地位,这必须以强大的创新能力作支撑。德国蓬勃的创新力,与国家战略规划、多层次科研体系、政府与企业的资金投入和优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等密不可分。学者陈强、霍丹的《德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及特征分析》和学者张明妍的《德国科技发展轨迹及创新战略》总结了德国取得创新科技成就的原因,其中主要的几点为:


1.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战略规划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为保障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法规以不断强化战略规划的宏观引领作用。1982年,联邦政府制定促进创建新技术企业的计划,将建立更多高技术公司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措施。1996年7月,德国内阁通过《德国科研重组指导方针》,明确了德国科研改革的方向。2013年,德国正式推出《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并将该战略作为经济领域的重点发展对象,旨在支持德国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确保德国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地位。2018年,德国联邦政府出台《高科技战略2025》,旨在加大促进科研和创新,加强德国核心竞争力。


2.深化政府科研体制和科研机构改革

德国强大的创新能力与其分工明确、统筹互补、高效运作的多层次科研系统密不可分。科研机构的改革和发展为完善德国科学研究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德国的科研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F668

德国的科研系统构成

图片来源:《德国研究》2013年第4


德国科研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司其职,共同推动德国科研体制和科研机构的改革,尤其是以马普学会(Max-Planck Gesellschaft, MPG)、亥姆霍兹联合会(Helmholtz-Gesellschaft, HGF)、弗劳恩霍夫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 FhG)、莱布尼兹科学联合会(Leibniz-Gesellschaft, WGL)为代表的四大科研机构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例如,“马普制造”持续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提供一流的研究环境,架起了科学界与经济界的桥梁;亥姆霍兹联合会成立由政府、科技、经济及社会团体代表人物组成的参议会,共商发展战略,加强各大研究中心之间及其与企业的合作,从而提高了科研体系的灵活性。


3. 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研发资金投入

德国政府和工业界为德国高校、非大学研究机构和私营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大量的财政资源。

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安雅·卡利切克表示,德国在许多创新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这要归功于国家科研经费的支持。近年来,德国政府不断加大未来的研发投入。2019年,德国政府在研发上的投入为196亿欧元。在过去的十年里,联邦政府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增幅明显高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从2000年到2019年期间,政府研发投入增长了一倍多。

在应用研究方面,德国工业界是主要投资者。事实上,工业界对德国研发资金总额的投入贡献超过了三分之二。2017年,德国工业界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达到近688亿元。2018年,工业界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72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就投入行业而言,汽车制造、电气工业,化工医药和机械制造是德国传统四大支柱产业。2018年,这些行业占德国内部研发投入的85%之多,约占总投入支出的四分之三。



D4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4.德国注重培养优质创新人才

德国研究与创新活动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特别重视培养各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教育体系是德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一是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二是重视培养高技术人才,三是注重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双轨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对德国的技术生产力具有特殊意义,是德国制造业产品优良质量的根本保证。



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极具创新性的企业与发达的基础研究共同确保了其创新型国家的地位。学者阳晓伟在其发表的文章中强调,德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96A3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一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定连续系统的创新战略和创新政策。德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规划,形成了连续性的创新战略和系统性的创新政策制度,成为引领和保障德国创新驱动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创新战略实施和创新政策制定上也要注重连续性、渐进性和系统性。另外,我国制造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往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努力。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创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德国的科技创新平台既能做到政产学研科学分工,又具有密切协作的科研创新平台,这是提高制造业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条件。因此,我国通过财政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引导与扶持创建制造业科技创新尤其是共性科技创新平台,为产学研结合形成战略联盟有机整体营造良好的平台条件。


三是借鉴德国双元教育,完善高校教育体系。我国高校目前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大类: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高职高专类院校,这是为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实际需要而做出的改革。但是总体而言,不同类别的高校发展水平依然差距悬殊,职业教育还尚未得到考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因此,我国应当加大对职业类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尤其是加强职业类高校的师资建设,从而破除社会长期形成的关于职业教育的思维定势。


参考资料:

1.2020年联邦研究和投资报告:

https://www.bundesbericht-forschung-innovation.de/en/index.html

2.《欧洲2020战略》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C%A7%E7%9B%9F2020%E6%88%98%E7%95%A5

3. 《德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及特征分析》陈强 霍丹 《德国研究》,2013年第4期第86-100页

https://kns.cnki.net/KXReader/Detail?TIMESTAMP=637542082882068593&DBCODE=CJFD&TABLEName=CJFDHIS2&FileName=DGYJ201304008&RESULT=1&SIGN=ZSddytiihnZvNSosXVDsjZPRWdg%3D

4.《德国科技发展轨迹及创新战略》张明妍 《今日科苑》,2017年第12期第1-14页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8&filename=JRKR201712003&v=xx9Xi6Xp1q1xnCy9VhGEQvD%25mmd2FKUq1qzIDUQy9MQOZQeVPT1Gyp%25mmd2ByPKgRlMqdNIToI

5.《德国制造业科技创新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阳晓伟《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年第5期第32-36页。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035f7dd25a73b91113e48ee53d30203e318947a18e7f9386.html


供稿 | 徐佳鑫

排版 | 吴诗颖

初审 | 程静

终审 | 陈洪捷 吴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