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工作动态

德媒自评:德国科创体系在政策及资金分配方面存在不足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07-02 】

编者按:全球创新指数(GII)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2007年共同创立的年度排名,旨在衡量全球经济体在创新能力的表现,助其更好地激励创新活动。在《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瑞士、瑞典和美国位于世界前列,而德国排名第九,且与首位的瑞士差距越发拉大。2021年6月,德国商报(Handelsblatt)发布专家分析:资金分配不合理和创新政策制定有误都是导致这一差距产生的原因。作为全球最具创新性的国家之一,德国该如何汲取他国的成功经验来弥补管理和创新政策上的漏洞?本篇重点阐述德国创新体系现状、其形成原因及德国从别国创新管理体系中受到的启发。

本文为浙外德国研究中心“科技视窗”栏目第7篇(总第119篇)。


德国创新能力体系的发展不容乐观


267C6

图片来源:德国商报(Handelsblatt)


全世界都有高科技中心,如美国的硅谷、中国的深圳、以色列的硅溪以及法国的索菲亚科技园区。它们吸引着初创企业和专业人才,专门从事创新技术的开发。在伍珀塔尔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娜·福克曼(Christine Volkmann)看来,德国已经错过了建立此类数字化产业集群的机会。比起真正重要的创新文化而言,德国反而是欧洲和世界的官僚主义领袖。然而这并不会吸引到创新型初创企业。德国必须发展出全球性的成果。中国和美国早已做出示范,如在本国而不是在德国创建的苹果、谷歌或阿里巴巴这样的科技集团。


德国作为全球最具创新性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创新势头却不够强劲。2020年9月2日,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简称WIPO)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瑞士、瑞典和美国位于世界前列,而德国排名第九,且与首位的瑞士差距越发拉大。2020年贝塔斯曼基金会(Die Bertelsmann-Stiftung)研究了面向未来技术的58种重要专利,并发布“面向未来技术的世界一流专利”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在58种技术领域中,德国以47种专利成为世界一流技术最多的三个国家之一,而到2019年则降低了一半以上,仅有22种。报告还表明,整个欧洲的情况都不容乐观。在未来的数字化领域,仅有约10%的世界级专利来自欧盟,50%以上来自美国,还有25%来自东亚。


德国创新势头减弱缘由


1C833

图片来源:thefinanser.com网站


德国创新势头的减弱不能纯粹怪罪于资金短缺。2019年,德国将其国内生产总值(Bruttoinlandsprodukt,简称BIP)的3.2%用于研究和开发,资金投入力度仅处于国际中游水平。直到最近,德国联邦政府才通过了“未来基金(Zukunftsfonds)”,这一基金将在2030年前为创新型初创企业提供10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欧盟的研发资金也正在路上。欧盟计划以建立欧洲复兴基金的方式,向受疫情冲击地区注入7500亿欧元,并为此首次以联合债券的方式借贷。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用于投资能源转型和数字化等面向未来的项目。贝塔斯曼基金会高级分析师丹尼尔·施拉德-迪施勒(Daniel Schraad-Tischler)指出:“绿色和数字化转型的逐渐深入,可见欧洲复兴基金会投资了正确的未来项目。但重要的是,这些资金能真正地被合理用于现代化和改革。”


究其原因,多年来一直被忽视的创新政策难逃其咎。因此,分析德国创新政策的错误很有必要。


德国的创新政策存在五大问题:


·如果国家完全不参与重大创新项目,创新项目的实施会更有效率。然而事实上,几乎所有国家都以某种形式参与重大技术飞跃。例如,互联网及GPS系统的关键组件由受美国军方资助的硅谷开发;美国政府还以间接或直接的方式资助美国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特斯拉(Tesla);若德国政府没有为mRNA技术的基础研究提供费用,那么德国BioNTech公司就无法生产出高效的Covid-19疫苗;


·国家必须发挥积极主动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创新能像建立公共机构一样,由国家组织和管控。诚然,国家应明确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技术领域,并为此提供资金和设定目标。但一旦国家试图引导创新,就会花费更多资金,还收效甚微。因政府补贴而创建的企业集团并不少见,但它们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太阳能行业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现代创新政策应确定国家面临的重要挑战,并为此设立目标,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任务则要留给研究人员和企业;


·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尽管对于或多或少具备了既定商业模式的初创企业,世界各地的风险投资人都在投入巨额资金,但却并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重大技术飞跃,尤其是在德国。跨越式创新署(Die Agentur für Sprunginnovationen)十年内的预算为10亿欧元,然而仅哈佛大学就有19亿美元的年度预算;


·提供更多的资金就足够了?这一观点也无法奏效。重要的是,德国政策必须在科学家和投资人、CEO和研究人员之间建立起联络网,未来的伟大想法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这一联络网的作用目前或许被大大低估了。台湾当局则十分重视这一方面。为了加强建设自身的高科技生态系统,政府为在台湾设立研究实验室的国外芯片制造商提供补贴。据台湾人在硅谷的观察,这样的高科技生态系统能吸引更多顶尖人才、想法和创新;


·创新项目可以由各部门组织。一旦联邦政府对创新议题的推进暂告一段落,媒体的相关炒作也平息后,创新项目就会陷入各部门的权力和利己主义纠葛中。因此,德国需要一个能让重大创新项目在各部门得到落实的执行机构。


德国创新潜力不容小觑


AA2FB

图片来源:德国商报(Handelsblatt)


联邦议会成员托马斯·萨特伯格(Thomas Sattelberger)表示,德国尤其是在数字化、生物和航天领域处于落后地位。他呼吁为德国大都市,以及受结构变化影响的中小城市提供创新推动力,如褐煤产区劳西茨地区(Lausitz),因为这些地区无法进行自我管辖。他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指出,德国应建立数十个数字自由贸易区。德国应为贸易区的投资者提供税收和法律上的激励,并资助基础设施的建设。


毋庸置疑,德国仍具有创新潜力,尤其表现在新冠疫情期间。总部位于美因茨的生物技术公司拜恩泰科(BioNTech),生产了数千万剂量的抵抗新冠病毒的疫苗。福克曼称这是一家因其专利而令全世界羡慕的公司。萨特伯格则表示,国家必须支持此类中小型企业。此外,德国已有许多小型的产业集群,尽管迄今为止,它们还未能成为全球市场的领导者。


他国创新体系对德国的启发


B0E8B

图片来源:德国商报(Handelsblatt)


目前,使命导向为解决“创新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加速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这个问题在近年来变得越发紧迫:为何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西方工业国家的创新成果越来越少?


整个国家都应利用“使命导向”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在使命导向型的创新体系下,政府应摒弃漫无目的地推出受资助项目,导致资助太分散的行为;而要确立一些明确的社会目标,再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只有到公布最佳成果之时,才真正意味着使命的完成。


与普通的创新体系相比,国家在“使命导向型创新”中起着更为积极的作用。国家明确了成功的标准和项目截止时间,授予了科研任务,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最后对项目任务进行严格管控。理想情况下,“使命导向型创新”无需规定实现任务目标所需的技术,例如如何实现经济向二氧化碳中性转型;相反,该创新政策要让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上展开竞争。


贝塔斯曼基金会和雅各布·埃德勒(Jakob Edler)的德国弗朗霍夫系统技术和创新研究所(the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ystems and Innovation Research,简称ISI)共同开展了一项联合研究,旨在为实现“使命导向型创新”做出贡献。在名为“创新推动转型”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分别探究了创新失败和成功的模式。随后,在全球各个国家为解决重大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更优创新模式中,ISI的研究人员利用该创新代码锁定了部分最佳实践典范,如应对气候变化和对抗癌症等。


德国商报记者对以上实践典范机构负责人进行了采访,并将其成果与德国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尽管采访结果证明,并非所有实践典范在其本国都被视为成功项目,然而德国确实从他国的创新管理中受益匪浅:


·创新过程在正确贯彻的使命导向下,无需依赖特定的技术就能有目标地解决社会问题;


·为避免项目在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各自利益间被压缩,此类创新任务需要一个明确的驱动力,即国家机构或研究委员会;


·创新只有成为产品才算成功。别的国家及其高校能让科学家较容易地创立公司,并最终回归到科研工作上。并且,他们有针对性地促进初创公司和成熟公司之间的交流;


·尤其是在进行重大创新时,国家需要耐心、雄厚的资金以及接受失败的勇气。


本文编译自:

1.德国商报(Handelsblatt)6月18日报道:科学家破译了创新如何在全球蓬勃发展

https://www.handelsblatt.com/politik/international/management-wissenschaftler-haben-entschluesselt-wie-innovationen-weltweit-erfolgreich-gedeihen/27296820.html

2.德国商报(Handelsblatt)6月19日报道:德国创新政策的五大错误

https://www.handelsblatt.com/meinung/kommentare/kommentar-die-fuenf-irrtuemer-deutscher-innovationspolitik/27301038.html

3.德国商报(Handelsblatt)6月24日报道:德国有创新的潜力--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延误

https://www.handelsblatt.com/politik/deutschland/diskussionsrunde-das-potenzial-fuer-innovationen-ist-in-deutschland-vorhanden-doch-bei-der-umsetzung-hakt-es/27358832.html


供稿 | 戴澳归

排版 | 高锡涛

编辑 | 孙琪

初审 | 程静

终审 | 陈洪捷 吴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