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中国重庆直达德国杜伊斯堡的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自2011年3月正式开通运营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10个年头。期间,随着中欧班列的运输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物流服务越来越完善,中德之间的经贸联系和民间往来也愈发频繁与深入。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表示,“一带一路”合作具有强大生命力,疫情并未改变各方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决心和信心,后疫情时期中德“一带一路”合作大有可为。
本文为浙外德国研究中心“经济天下”栏目第32篇(总第131篇)。
杜伊斯堡——中欧班列的起点
2011年3月19日,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从中国重庆发往德国杜伊斯堡。十年间,中欧班列见证了中欧、中德合作的巨大发展。
杜伊斯堡港的煤炭岛是鲁尔区最后的采矿遗迹之一,这里的鲁尔区几乎是以陈词滥调的说辞烙印在德国人的记忆中。从空中俯瞰,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煤炭,老旧的工业世界也不再活力四射。来自鲁尔河和埃姆舍尔河之间煤层的煤炭曾经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后来又从澳大利亚或波兰引进煤炭为该地区的发电厂提供燃料。然而,近年来由于能源转型,原本每年处理1000万吨煤炭的码头如今工作量减半,杜伊斯堡港的煤炭业务变得愈发艰难。
因此,当杜伊斯堡港口股份公司(Duisport)几年前宣布放弃煤炭而在半岛上开设一个集装箱码头时,没有人感到不解或气愤,除了前面提到的煤炭业务亏损外可能还在于公告中提及了与杜伊斯堡未来长足发展紧密联系的词——中国。

德国杜伊斯堡DIT货运场站内,中欧班列整装待发。
图片来源:海外网
杜伊斯堡的前首席代表、现任该市中国代表的马库斯·特伯(Markus Teuber)说:“到目前为止,与中国合作是近年来最成功的经济运作。”杜伊斯堡现在甚至拥有自己的中国部门。杜伊斯堡的失业率曾经一度达到13%,即使以鲁尔区的标准看,杜伊斯堡的就业结构也特别薄弱。但是自从与中国达成合作,杜伊斯堡惨淡的就业情况出现转机,城市经济不断向好发展。
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与中国的成功合作正好始于十年前的2011年。当时,“新丝绸之路”这个词只有内部人士知道,甚至他们中间也有不少人认为此合作项目是中国政府以宣传为噱头虚张声势。然而,杜伊斯堡人很快就明白了中国人的严肃认真。2011年,第一辆火车从重庆驶往杜伊斯堡,此后越来越多的火车穿梭于两地之间。如今每周多达60列火车从中国抵达杜伊斯堡,占中国与整个欧洲货运来往量一半之多。因此,当特伯将杜伊斯堡港描述为“中欧铁路运输枢纽”时,并不夸大其词,因为从杜伊斯堡出发的列车将可通往往欧洲大陆约100个目的地,甚至到往维也纳、鹿特丹和意大利北部的火车每日都有,可见杜伊斯堡的重要性正不断提升。
中欧班列是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最富成果的项目

4月17日,河北省首趟直通德国的“冀欧号”中欧班列从石家庄国际陆港鸣笛启程,开赴德国汉堡。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中欧班列开行十周年之际,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日前接受中国新闻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欧班列是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最富成果的项目。他表示,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合作具有强大生命力,疫情并未改变各方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决心和信心,后疫情时期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大有可为。
第一,中欧班列是中德、中欧之间的重要物流大通道,有力支持了双边贸易。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在全球贸易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去年中德、中欧贸易额分别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和4.5万亿元,分别逆势增长4.3%和5.3%,中国已连续五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并首次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对此,中欧班列作为稳定、可靠、高效的“运输动脉”功不可没。
第二,随着中欧班列不断增开班次并拓展线路,其辐射力逐步增强。除杜伊斯堡港、汉堡港之外,德国曼海姆港、穆克兰港等相继也迎来中欧班列,后者凭借陆海多式联运模式焕发新机。德意志银行、西门子、福伊特、宝马、DHL等大批德国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和物流建设并从中获益。
第三,中欧班列对中德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以杜伊斯堡为例,得益于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大批中资企业来到该市投资兴业,有力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到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学习深造,增进双方人文和年轻一代的交流。杜伊斯堡市市长林克骄傲地将自己的城市称为德国的“中国城”。可见,中欧班列的意义不仅在于贸易畅通,也有助于加强政策沟通,推动设施联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展望后疫情时期中德“一带一路”合作,吴恳表示,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合作具有强大生命力,疫情并未改变各方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决心和信心,后疫情时期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大有可为。一方面,中国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内外市场连通,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更为紧密、更有韧性、更加优化,为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更多机遇、更大空间和更优路径。另一方面,后疫情时期各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愿望强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迅猛发展,“数字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合作前景广阔。不久前,《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签署生效,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为中德中欧合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吴恳指出,今年中德还将举行新一轮政府磋商。双方可以此为契机,把握好务实合作主导面和互利共赢主基调,加强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引领和规划,使之成为中德互利合作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为人类最终战胜疫情和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正能量。
本文编译自:
1.德国网站WirtschaftsWoche 2021年9月15日报道:为什么杜伊斯堡全力支持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https://www.wiwo.de/politik/deutschland/container-statt-kohle-warum-duisburg-uneingeschraenkt-zur-partnerschaft-mit-china-steht/27597964.html
2.新浪财经2021年5月29日报道:中国连续5年成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 中德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1046920143541790&wfr=spider&for=pc
3.中国新闻网2021年3月19号报道:
专访中国驻德大使:中欧班列是中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最富成果的项目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4626971207675885&wfr=spider&for=pc
供稿 | 陈飞宇
排版 | 王祎嘉
编辑 | 韩欣浥
初审 | 陈玉玲
终审 | 陈洪捷 吴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