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后疫情时代的德国高校选择

【来源:蒋红秀 高原 | 发布日期:2020-07-01 】

新冠肺炎将全球拉入危机时代,在充满未知的岔路口,如何做好后疫情时代的选择成了每个人面临的难题。而在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当下,德国高校选择继续加强和扩大国际合作,共同寻找应对各类挑战的方案。4月7日,德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HRK)发布《高校国际化方针和标准》。


图片来源: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网


《高校国际化方针和标准》文件细则概括如下:

当下,国际环境的巨变对高校的编排与定位有了更高要求。对此,德国高校校长联席会议(HRK)为德国高校的国际合作制定了相关方针和标准。所有方针与标准以“战略与治理”“共同教学”“共同研究”“高校作为跨国空间”四大维度为导向,旨在就国际合作的建立与发展,为德国高校、科研机构及其成员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鉴于世界范围内高校系统的不断变化,国际合作的复杂多样,HRK将对所提准则与标准做定期审查。



战略与治理:


1、可持续性的平等伙伴关系:建立伙伴合作机制,共同追求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明确目标及利益,努力实现双赢。

2、扎实合作基础坚持相互尊重承认文化差异,尊重不同的价值观,深入了解伙伴国语言和文化,以建立稳固的合作基础。

3、强化专业管理:为实现高校国际化,其结构与流程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必须符合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合作现状。在国际合作中,责任透明化和任务分配明确化至关重要。

4、资金平衡:国际合作项目应基于一种固定的资金模型,以确保所产生费用的平衡分配。

5透明沟通:通过德国高校内部交流,制定面向所有高校成员的国际活动指导原则和框架。

6、对高校制度和原则的认同:国际学生和国际学者是高校共同体的一部分。他们具有与本国高校成员相同的权利,但也需要履行相同的义务。知识产权保护法、高校基本秩序与德国自由民主基本秩序等基本制度规则适用于所有高校成员。



“共同教学”、“共同研究”:


1、教学和研究的自由:在国际合作教学及研究方面,德国高校需保证教学和研究自由。教学自由包括课程内容和方法设计的自由,以及传播和交换学术观点的自由。研究自由包括问题和研究主题选择的自由,研究方法、评估及其传播的自由。

2、共同教学、研究的附加值:通过教学相长和合作研究不仅给学生提供跨文化体验,同时促进研究的国际化交流,产生更大附加值。

3、保障质量的教学过程:作为高校合作质量保证与监管要求的一部分,相关德国高校需确保其提供的项目质量。其中包括透明、严格选拔学生,发展数字化教学,定期培训相关教职人员等。

4、学术、伦理和法律层面研究标准的遵守与平等合作:在国际合作项目中,高校确保遵守学术准则及科学实践的一般原则。同时,高校之间共享研究基础设置与数据,平等互利,保障合作产生的共同利益。

5、学生以及研究人员的流动:德国高校始终坚持国际化原则,着力于吸收国际学生、学者以及研究人员,同时推动国内学生向外走,以促进国际间人员流动。



“高校作为跨国空间”:


1、跨文化对话和跨国校园:作为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部分,德国高校提倡跨文化交流,打开开放式沟通通道,推动思想变革。

2、欢迎文化:参与合作的德国高校在学前或职前阶段,以及在项目或研究过程中为国际学生、学者等提供相关指导和支持。

3、语言能力提升与多语种文化推广:德国高校帮助其国际学生、学者等高校成员学习和提高德语,同时支持本国高校成员学习和提高外语。在把英语作为学术通用语言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多语种文化。


B421

图片来源: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网


文件编写者HRK副主席肖尔茨-莱特教授(Bernd Scholz-Reiter)表示:

目前,我们必须加强和扩大国际合作。困难时期,为全球非发达国家的合作伙伴提供支持是我们的责任之一。如果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有限的国家资源仅集中于抗击新冠病毒,我们就不得不担心这些国家的学术体系会遭受重大打击。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解决方案”莱特教授强调: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确保德国高校界的学术自由,确保合作透明度。尤其在一些敏感的研究领域,相关人员应适当保护个人及公共利益。

下一步,HRK还将在该文件基础上以国别为类,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



【特邀评论】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德国教育部门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通过“HPI学校云”、“保持智慧”等计划为各大高校扩充容量、优化硬件,保证“停课不停教”;同时,诸如“联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等部门机构以及“数字校园一揽子计划”(DigitalPakt School)等联邦项目则通过拨款为高校学生提供经济援助,保障“停课不停学”。

如今,随着疫情全球范围蔓延以及防疫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在确保当前国内教学秩序稳定的同时,德国高等教育开始思考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接续国际化工作的推进。高校校长联席会议(HRK)于4月份发布的《高校国际化准则和标准》为德国高等教育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国际化动向提供了指导,这也是在自从上世纪以来欧盟“伊拉斯谟计划”及其升级版本以及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在新世纪大约十年时间当中连续4次的“国际行动计划”之后,影响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最新风向标。

无独有偶,我国也在6月份出台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其中指出要“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这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后疫情时代以及国内外新形势下所制定的国际化战略。

由此可见,疫情当下,各国都在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径、尝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新举措。因此,我国应当兼容并蓄,及时跟进德国及其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趋势,适时调整、把握契机,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22BBD


【评论员简介】

高原,浙江外国语学院,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教育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教育社会学。




供稿 | 蒋红秀 高原

初审 | 程静 费亚君

终稿 | 吴卫东 咸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