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中心举行第二次学术沙龙“康德教育哲学初探”

【来源:程静 | 发布日期:2020-09-01 】

8月29日,德语系教师、德国研究中心成员张硕为中心全体成员带来题为“康德教育哲学初探”的讲座。


张硕认为,要理解康德教育学,应先理解康德所处的时代境况、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对“人”的基本认识,以及康德的三大批判等。这些方面构成了康德教育学的基石。


10D22



从康德所处的时代境况来看,康德处于科学高速发展、宗教势力式微的18世纪,同时代的腓特烈大帝主张开明君主专制,休谟、卢梭等哲学家纷纷提出各自的学说,大学哲学系的地位不断提升。在这个乐观理性的时代,整体氛围强调对人的回归。


从康德所讨论的基本问题来看,康德的教育学回答的是“应然性”问题,即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因此,康德的教育学应被定位为教育哲学。


康德在其三大批判,也就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中对人的认识能力、道德性和审美能力进行了反思,康德认可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并推崇“道德法则”、强调“道德自律”。


而从康德对“人”的基本认识来看,康德的“人性论”、《伦理学讲义》、《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可以表明,康德对“人”的认识既不乐观、也不悲观,较为中立。人具有动物性的禀赋、人性的禀赋、人格性的禀赋,这些给教育提供了可能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道德的完善。


张硕还解析了康德教育学的几个重要概念,例如:教育学是“关于教育的学说,或者是自然性的,或者是实践性的。”可见,康德的教育哲学理论体系就是从自然性教育和实践性教育两方面进行建构的。这两个方面也是针对人的本质的二重性。


在交流环节中,中心成员先后分享对康德哲学理论及其教育学理念的认识,深入讨论某些概念,并探讨未来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


107F0


供稿 | 程静

审稿 | 吴卫东 咸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