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秋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有卷土重来的势头。世界卫生组织11月3日发布的新冠疫情周报显示,可以说11月1日这一周是欧洲疫情的分水岭,欧洲地区新增170万余例,占全球新增病例总数一半以上,几乎确定了欧洲大流行的二次爆发。而且,这一周欧洲地区新增确诊和新增死亡病例分别较前一周增加超过20%和超过40%,推动全球日增确诊病例数屡创新高。
新冠疫情在欧洲再度爆发,原因之一是冬季自然环境的变化气候加速新冠病毒传播。随着北半球冬季来临,欧洲地区气温、湿度不断下降,这为病毒提供了易于传播的干冷环境,致使疫情大规模爆发,也令未来几个月的疫情防控变得更加艰难。然而,更值得人们关注和反思的是造成欧洲疫情二次爆发的社会因素。其一,疫情考验着欧盟公共卫生领域治理能力。疫情初次爆发时,欧洲多数国家仅把疫情防控作为本国事务,各自为政,并未兼顾欧盟整体防疫措施与成果。虽然,欧盟后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行“合作抗疫”,如边境控制、物资调配等,但由于欧盟条约在卫生防疫政策方面给予管理机构的权限十分有限,缺少法理基础导致防疫政策难以落实。
其二,部分国家在控制疫情与恢复经济间摇摆不定。年初,欧洲多国通过“封城”、“封国”防控疫情蔓延,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欧盟国家间经贸交往频繁,相互依存度高,虽然封锁边境能够有效地控制疫情传播,却令经济恢复举步维艰。因此,夏季假期期间,部分欧洲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复苏,不顾疫情爆发的潜在风险,开放边境,消费场所广迎宾客,以此促进经济回暖。但不得不承认,此次解封为新冠疫情复发埋下隐患,导致近期社交和公共场所感染案例不断增加。
其三,长期防控激发欧洲民众不满情绪。自春季以来,欧盟成员国采取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如限制社交距离、佩戴口罩等。但是,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导致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并不乐观。部分民众认为防控措施限制了“个人自由”,加之疫情导致的经济萎缩使国民累积诸多不满情绪。这使得欧洲国家防控措施推行受阻,部分地区示威游行不断,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民众还为此与警察发生冲突。
虽然欧盟统计局10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主要经济体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回升,但经济学家们对欧元区第四季度经济前景悲观。英国《金融时报》于11月2日发布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8位经济学家看来,欧元区第四季度GDP或将萎缩2.3%。
制造业受“封锁”影响有限。与春季疫情高峰期不同,经济学家认为,二度“封锁”下,欧洲范围内并未出现制造业企业大范围停产停工,虽然政府鼓励远程办公,但民众仍可外出工作。同时,IHS Markit数据显示,10月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小幅提升0.7%至54.4,连续数月处于荣枯线以上,景气回升说明制造业生产活动仍具活力。
服务业受“封锁”打击最为严重。巴克莱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凯勒认为,由于服务业占欧盟经济比重较大,势必拖累欧盟整体经济增长。德国经济研究所(DIW)预测,二度“封锁”将使当前的德国经济复苏景象戛然而止,并造成193亿欧元的经济损失。其中,餐饮业和酒店业遭受的损失最大,可达58亿欧元。
“封锁”抑制消费行为。春季疫情高峰期间,家庭储蓄有所上升。“封锁”再度启动后,消费受限以及未来不确定因素增加均会导致家庭增加更多储蓄,并抑制消费。虽然,年底将迎来圣诞节假期和零售活动增加,但12月份能否顺利解封,解封后欧洲消费者情绪是否能够快速恢复仍未可知。
(特约撰稿:孙卓,浙江外国语学院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文章来源:2020年11月11日,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