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欧洲和中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潮流的引领者?”研讨会第三次活动持续推进

【来源:蒋红秀 | 发布日期:2020-12-02 】

北京时间12月1日晚上18:30,由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浙江代表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杭州)专业区域中心联合主办,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莫斯科代表处、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德国研究中心、西华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浙江大学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基地共同协办的系列线上研讨会“欧洲和中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潮流的引领者?”第三次研讨活动持续推进。


第三次研讨活动以“后疫情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分别从政策层面、实践研究和教育领域解读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李丽平,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执行院长、丽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刘克勤,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友平,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浙江代表处首席代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杭州)专业区域中心副主任亚纳·雷诺(Janne Leino),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讲师潘瑶珍,来自国内外各大知名高校的师生参加本次线上研讨会,此次会议参加人数达180余人次。


主持人致辞





亚纳·雷诺及潘瑶珍主持本次会议。亚纳·雷诺简要介绍会议主题以及合作伙伴,潘瑶珍介绍演讲嘉宾以及会议具体议程,并宣布此次研讨会正式开始。


嘉宾演讲




李丽平从国家政策层面出发,阐述中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缘由、意义以及相关举措。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但当前的中国社会仍面领着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等生态短板问题,生态建设也仍未到达形势改善拐点。因此,当下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李丽平强调,中国从未放松监管,始终致力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刘克勤介绍“两山理念”,并以丽水市为例,展示近年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层面推出的举措。“两山理念”指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理念强调生态价值往往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刘克勤指出,虽然曾遇到如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困难,但丽水市始终坚持以“两山理念”为发展宗旨。在实践过程中,丽水市政府以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主线,建立价值核算评估机制,健全生态治理管控体系,创新生态价值产业实现路径。由此,通过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行动方针,领导班子探索出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产保值增值路径,从而实现因地制宜的特色化生态文明建设。








李友平分享生态文明教育发展现状并发表相关看法。李友平指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之下,绿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一大潮流,而生态文明建设也写入中国宪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西华师范大学创立“1+N”模式,即大学与中小学以及生态环境单位联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目前,通过课堂与实践活动双线结合的形式,西华师范大学已多次带领各中小学校举办活动,并取得喜人成果。最后,李友平强调,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教育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加大生态文明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将是未来发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举措。


问答环节

Q:生态文明的概念是否等同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刘克勤:这两者的概念虽然很相似,但还是有所区别。实际上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交叉迭代的关系,生态文明以融合人与自然为目标,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地提出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李丽平:两者区别较大。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支柱: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环境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相比之下,生态文明建设辐射纬度则更广,它还包含法制以及国际因素。

李友平:两者是交叉迭代的关系。由于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立足视野角度的不同,两者的差别也随之变化。但两者的最终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Q:虽然从技术层面来看,新能源已经完全可以实现正常的供给,但是传统能源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什么现在中国仍更多地使用传统能源,我们又该如何推广新能源的使用?

李丽平:问题的关键在于新能源的成本高,传统能源则成本低廉。同时,从技术层面来说,现在的技术创新并不完美,例如太阳能在储存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此外,关于新能源推广,目前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大部分人都意识到生态问题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刘克勤:衡量能源使用标准的根本应该在于人类与自然是否和谐相处。例如,某一地区准备发展新能源风能,但是由于当地候鸟迁徙时会经过此区域,人们拆除了该地的风能采集装置,此种情况相下不使用风能是情有可原的。因此,我认为不管使用什么能源,开发都要有节制,更要尊重自然。


Q:中国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处于什么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刘克勤:总体而言,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处于世界前列的。就以我今天做的“两山理念”报告为例,丽水市就从物质产品、文化知识服务多方面出发,坚持不搞大开发,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这就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创新的体现之一。同时,中国如今的脱贫攻坚任务也与绿色发展之间息息相关。中国的理念很先进,但还需要更好地践行。

李丽平:与国际相比,中国的一些理念已然走在前列,例如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近年来也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也需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首先,我国法律制度和环境标准仍不够完善;其次,在环境技术等硬配置层面上,中国仍未达到国际标准,而企业管理制度等软配置层面也十分贫乏;最后,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上缺乏一定国际影响力。


Q:除在学校中普及生态教育外,应如何对学校以外的人群推广生态理念?

李友平:正如我的报告所言,目前我们的高校正与众多中小学联结。因此,在高校以外的推广重点是中小学。通过培养中小学生,可以间接影响其所在的家庭。同时,中小学生长大之后,他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一意识也将更多地影响整个社会,生生不息。此外,从高校层面而言,高校师生在社区、机关、企业以及社会组织所做的许多宣讲活动,也对推广生态理念具有重要作用。


Q:西华师范大学的“1+N”项目一般会举办什么活动,这种生态文明教育模式能否推广到全国?

李友平:我们与中小学的合作一般从两个方面展开:课堂与实践活动。课堂层面,我们会开发校本课程,同时进行教师生态素养的培训。实践活动层面,我们会举办纪念日主题活动、设计品牌项目,例如环境小记者或者品牌竞赛项目等。


Q: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每位公民共同努力,这涉及到每个个体。那么每个人又该如何贡献个体的力量?

李丽平&刘克勤: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任务。而目前各大城市提倡的“无废城市”建设就需要每位公民的积极参与。“无废城市”强调减少排放,公民则可以通过在生活中采取一些低碳小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自己准备购物袋、进行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不只是行动层面,每位公民更应该转变自己的思维,由此才能真正实现从思维方式的转变落实到生产方式的转变,建设生态文明。


Q:浙江沿海某些工业园区曾出现工业污染问题,其中的空气污染甚至影响到园区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虽然近几年已经有所改善,但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现有的绿色生态相关政策何时落实,需要多久才能达到我们期待的效果?

李丽平&刘克勤&李友平:中国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还没有到达改善的拐点。。但目前中国已经提出明确的未来规划,也积极落实绿色发展政策,例如经济生态化以及生态工业等,相信离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为期不远。


会议总结

最后,潘瑶珍以及亚纳·雷诺对本次会议作简要总结。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需要每位公民的积极参与,具体而言,可总结为三个主要的入手点。首先,公众意识的提升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其次,全球、全社会需齐心协力,建立统一生态标准;最后,各国应该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只有世界公民携手共建生态文明,才能实现地球的永续发展。


供稿 | 蒋红秀

排版 | 高锡涛

编辑 | 孙琪

初审 | 程静

终稿 | 吴卫东 咸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