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新冠疫情下德国数字化教育何去何从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07-10 】

编者按:新冠疫情推动下的数字化浪潮给德国教育系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教师的工作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德国教育和科学工会(GEW)委托哥廷根大学完成的一项代表性研究表明,德国许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并不全面该研究不仅指出学校之间的数字化能力存在差距,也点明了教师在新冠疫情面临严峻挑战。然而,数字化教育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即使疫情过后,德国教育部门也应当从可持续的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学习的优势中获得启示。本文重点阐述德国教育数字化现状、未来改进方向以及相关专家观点。

本文为浙外德国研究中心“教科资讯”栏目第44篇(总第120篇)。


德国数字化教育现状

技术设备配置不全


图片来源:德国news4teachers.de网站


新冠疫情加速了德国学校的数字化进程但许多学校在技术设备配置方面仍漏洞百出。由德国教育和科学工会(Die Bildungsgewerkschaft Erziehung und Wissenschaft,简称GEW)委托哥廷根大学完成的一项代表性研究指出,德国每两所学校中就有一所无法为学生提供无线网。德国教育和科学工会在法兰克福公布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各个学校之间在数字能力方面已经出现明显差距。这些差距再次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研究发现,德国不同学校间的数字化能力差异较大,已经出现的数字鸿沟危及学生发展和学校间的教育平等。“我们的校园正在分崩离析。”GEW理事伊尔卡·霍夫曼(Ilka Hoffmann)对此表示担忧。2021年初,哥廷根大学对德国2000多名初高中教师参与作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约三分之一的学校在数字化方面是所谓的”落后者“,百分之十二则是”领头羊“。

此次研究的负责人弗兰克·穆斯曼(Frank Mußmann)表示“这距很严重统计数据显示,在数字化教育较落后学校中,只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具备判断互联网信息正误的能力;在数字化教育更为的学校,这一比例为62%。并且前者的多媒体基础设施明显更为落后,教师的进修机会也更加渺茫。


多媒体设备缺失,教学工作难以推进


图片来源:德国ecademy-learning.com网站


穆斯曼表示新冠疫情为学校数字化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但在技术设备方面仍存在严重不足。他说,目前为止,覆盖全校的无线局域网常常是奢求。”哥廷根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成教师所在的学校配有全面覆盖的无线网,半数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无线网,且只有57%的教师在多媒体设备完善的学校工作。

穆斯曼还强调:“云连接也未得到普及:四分之一的学校没有学校云平台,只有成的学校使用跨学校教育云平台。”迄今为止,仅有18%的学校配备了可供全体教师使用的数字终端设备,另有30%的学校能保证部分教师的数字终端设备供应。对此穆斯曼表示:“这就是为什么95%的教师选择自助,疫情之前更频繁地使用他们的私人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或平板电脑。

穆斯曼指出:“只有50%教师的数字教学设备能得到保障。这导致了教师除教学和组织任务还须承担额外任务。无论如何,新冠疫情危机已经大大加重教师的工作量“十位教师中有九位因远程教学而增加工作量。近三分之二的教师认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导致其工作量增加。”穆斯曼强调。此外,纸质材料数字化,学生数字能力及其所用设备的差别,导致师生之间需要进行更多沟通,由此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专家意见:完善多媒体设施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在课堂上应用情况和学生习得基本数字技能的机会两方面,存在着差异。穆斯曼强调:“如果数字化教育落后学校中,只有34%的学生具备判断互联网信息正误的能力,对民主而言是不利的。”

霍夫曼敦促道:“教师必须能够专注于教学任务。我们最终需要的,是更多IT专家的技术支持和用以雇用系统管理员的资金支持,这些措施为定例多媒体工具应该教学上协助教师,而不是成为一个长期性在建工程。

GEW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董事会成员安斯加·克林格(Ansgar Klinger)强调:“GEW长期以来一直呼吁为学校建立更好的多媒体基础设施。多媒体设备的显著疫情期间的多压力,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变得不合理,数字鸿沟越来越大。我们必须止并持续该趋势学校以及学生不落后于数字化浪潮。


德国数字化教育改进方向


29D96

图片来源德国egovernment-computing.de网站


为保证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在数字时代获得更好的工作和学习体验,德国教育机构需要一个全面且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理念。德国学校要想取得长期成功,就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教学计划

数字教学计划需要结构化的内容按逻辑顺序排列,包括经过教学设计的学习材料,例如交互式在线课程、动画和点播辅导视频。这项计划的成功实施建立在精心设计的数字课程基础之上:丰富的数字化学习内容,以及使教师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授课的结构化教学方法。即使在线下教学中,数字课程也可以作为常规课堂补充,因为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互动式学习。特别是对于视觉、听觉或动觉*类型的学生,数字课程可以给予他们更多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状况的感觉,也就是肌肉、腱和关节的感觉。

2、以学生为的教学方法

现代协作和视频会议工具的应用及其功能多样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提升了教师评估学生个人学习进度的能力。优化学习过程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学习平台,即通过平板电脑和交互式白板等数字设备将课堂上的师生联系起来。这些平台让教师能够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督促学生及时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除此之外,数字设备还使教学方法更多样化,例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问答和完成创造性项目。

3、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

安全可靠的IT基础设施是数字化学习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必须能够不受干扰地访问和共享数字学习内容。如今,线上学习人数众多,对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保护成为一个敏感而关键的问题。如果网络攻击扰乱了运营,就会造成很大的风险。因此,所有能够使学在教室以外上课的工具,例如联网设备和通信软件,都需要得到相应保护。

4、学生的数字能力

平板电脑、白板和现代化软件远不足以使数字学习取得成功,网络礼仪和数字能力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虽然很多老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了日常使用短信交流,但教育层面的交流要遵循与休闲私聊不同的规则。礼貌、尊重和谨慎处理敏感信息是线上教育的先决条件。此外,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使用通讯和信息技术,还要学会正确评估数字技术的局限性和风险。这就需要师生积极探讨并创造性地使用数字媒体。

5、教学评估和跟进

要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识别具备不同能力的学生并因材施教。对此,数字化教育就能发挥其优势——数字化教育所涵盖的现代化协作和视频会议工具,能够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所学,例如录制对课程的短视频反馈。同时,应为学校员工、学生和家长设计一个专门的网站,用于浏览数字教学计划和相关信息。借此,学校管理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与所有相关人员共享线上教学的更新或提示信息。此外,它还可以作为一个交流平台,供人们讨论数字工具的使用经验或发展潜力。

6、教师在职培训


图片来源:德国betzold.de网站


教师需要接受专门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迄今为止,几乎半数的学校缺乏在远程学习阶段与学生及其家长保持联系的整体策略。同时,超过一半的师生认为他们并未充分了解数据保护方面的风险。因此,针对教育机构教师和员工设立数字化培训中心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们能为建立有意义的线上课程提供支持,包括关于通信、协作和视频会议工具的培训课程,以及教育平台IT安全方面的技能培训。从长远来看,课堂将走向数字化。因此,教师培训不仅在当下很重要,还应该被视为对未来的一种投资。

7、促进学校教职工和学的福祉

2020年3月以来,学生及学校教职员工一直在线下线上学习之间奔波。他们不得不长时间地放弃个人交际,而其原动力、责任心和健康的工作习惯时常被忽视。多项调查表明,学生越发受到孤立。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幸福感调查和定期签到也是在远程学习期间提供学生反馈的宝贵工具;通过设立咨询项目,可以教授学生一些线上学习所需的软技能,如压力管理、网络意识、时间管理或情绪管理等;在课堂外,设置虚拟健身课程、放松训练或健身比赛等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锻炼。


总结

线上学习不仅意味着利用协作平台为学生授课。当下的形势迫使教育机构推动数字化转型并重塑学习模式,学生应当将其视为一个机会,一个更独立、更有创造性地学习的机会,一个在疫情时期这样最困难的情况下汲取营养的机会。也有许多学校将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时期视作机会,涌现了许多有可能长期改变教学和学习的想法。目前,学校正在逐步恢复线下学习,那么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重要的是不再沉湎于旧习,而是要继续多加使用数字化工具


本文编译自:

1.德国网站news4teachers.de 2021年6月2日报道:数字化学习:八分之一的学校是 “先锋”,三分之一的学校处于落后状态

https://www.news4teachers.de/2021/06/gew-studie-zur-digitalisierung-jede-8-schule-ist-vorreiter-ein-drittel-hinkt-hinterher/

2. 德国网站egovernment-computing.de 2021年6月17日报道:远程学习——成功数字化学习的七个方面

https://www.egovernment-computing.de/sieben-aspekte-fuer-erfolgreiches-digitales-lernen-a-1031800/


供稿 | 韩欣浥

排版 | 王祎嘉

编辑 | 陈飞宇 孙琪

初审 | 程静

终审 | 陈洪捷 吴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