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学术讲座

中心举办博达论坛第811期暨“和山书院·导师谈”第三讲

【来源:胡敏 程静 | 发布日期:2023-05-09 】

4月19日,校博达论坛第811期暨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和山书院·导师谈”第三讲由校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博雅教授陈洪捷主讲,题为“中国看德国:认知范式的转变”。本次讲座由德国研究中心、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共同主办。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周烈教授、西语学院院长范捷平教授,校德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省师干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卫东教授,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浙江代表处负责人施小东先生共同到场参与研讨。

讲座中,陈洪捷教授从库恩的“范式”引入,讲述了中国学者在从事德国研究过程中进行研究范式转变,即从“仰视范式”向“平视范式”转变的可能及挑战。他指出,在“仰视范式”下,中国学者的研究突出表现在全盘学习德国的产品与技术、各项制度、学术乃至德国日常的方方面面。但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人对德国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认知也在变化中,在学习德国经验过程中,从全盘借鉴转向选择性借鉴,从单方面借鉴转向相互借鉴。更为进步的是,在学术层面不再依附于德国的话语体系,而是积极建立中国的关于德国的话语体系。陈教授在讲座最后也客观地表达了“平视范式”下中国学者将面临的挑战和肩负的重任,因为现有的德国认知范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长期主导着我们对德国的认知,而且我们目前的知识和认知能力还不足以支撑新范式的确立。

在互动环节中,在场听众展开热烈讨论,纷纷围绕主题分享了个人观点,拓展并深化了该主题的时代意义。周烈教授和范捷平院长就人文社会学科研究范式的融合问题、国别研究的视角问题以及如何建设具有浙外特色的中国学问题表达了各自的观点。赛德尔基金会施小东先生也表示,期待看到更多中国学者的德国研究成果。

此次讲座吸引了教育学院、西语学院的师生前来参加,为广大听众提供了了解新文科背景下德国研究前沿动态、国别与区域研究领域成果和发展前景的机会。



文字 | 胡敏 程静

图片 |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新闻中心

排版 | 王祎嘉

初审 | 程静 盛妤婷

终审 | 陈洪捷 吴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