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在确保人才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审美鉴赏、社交能力也逐渐处于同等重要地位。而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等方面效果显著。如此背景下,加强艺术教育建设迫在眉睫。然而,德国小学目前仍面临音乐教师短缺、学校难以保障艺术教育公平性等问题。为此,专家组提出诸多建议,积极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同时,一系列研究项目也正在积极筹备中。本篇重点阐述德国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本文为浙外德国研究中心“教科资讯”栏目第24篇(总第63篇)。
德国小学音乐教师极度短缺
图片来源:德国bildungsklick.de网站
根据德国音乐委员会(Der Deutsche Musikrat)、各州音乐委员会联席会议以及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Die Bertelsmann-Stiftung)联合发布的一项全国性调查结果,目前德国小学正面临音乐教师极度短缺的窘境。此次调查共采集14个联邦州内约17000名音乐教师的样本数据,首次面向社会公布各州音乐教学现状。如若满足各州课标规定的音乐课时要求,实际上共需40000名左右的音乐教师。因此,就本次调查数据而言,14个州仍需23000名专业音乐教师,缺口之大,令人担忧。
与此同时,小学入学人数仍持续递增,学校师资队伍规模也应及时扩大。就音乐教师岗位而言,目前退休音乐教师数量仍多于新聘教师。因此,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未来8年,小学音乐教师短缺情况将继续恶化,缺口也将进一步扩大至25000名。如此局面之下,享受专业授课服务的音乐课程比例也会受到一定影响,预计将从此前的43%下降至39%。
学校应确保艺术教育的公平性
图片来源:德国bildungsklick.de网站
尤其是对社会经济条件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而言,如果在小学阶段未能接受足够的音乐教育,意味着将来几乎没有机会再接触音乐。正如贝塔斯曼基金会执行副主席莉兹·摩恩(Liz Mohn)所言:“音乐熏陶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给予学生乐趣的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其集体意识和包容品质。因此,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小学在普及音乐教育方面至关重要:它涵盖所有阶层孩子,对许多人而言,这也是唯一可以不受限制地学习音乐的地方。”
然而,学校作为传播各类文化的重要场所,却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接受艺术教育。为此,德国文化教育理事会(Rat der kulturellen Bildung)*专家组在《学校是文化场所》(Kulturort Schule)这一教育政策指南中,围绕学校具备的一般性教育功能、社会组织结构以及美育任务等方面,详细阐释了如何确保普通教育学校的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享受艺术教育。
*德国文化教育理事会:主要负责处理德国艺术教育、文化教育等方面问题,同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秘书长乌多·米歇里克(Udo Michallik) 认为,“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任务,在促进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加强艺术教育在帮助学生认识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完善德国教育体系建设,积极促进社会发展与融合。因此,在学校未来教育任务中,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将更为突出。”
专家组主席埃卡特·利鲍(Eckart Liebau) 强调,“疫情的强烈冲击导致学校之间差异明显,尤其是在艺术学习等方面。毫无疑问,艺术教育的公平性正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出台相关教育政策,深入推进普通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确保其成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场所。”
专家建议,加快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建设
图片来源:德国bildungsklick.de网站
如此背景之下,专家组建议:各州教育政策应整体把握,充分考虑到学校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原则,同时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学校拥有长期稳定的师资队伍,保证学校平稳运行,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对此,专家组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 积极开设艺术体验以及审美鉴赏类课程
为保障艺术类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应配备专业教师并给予资金支持,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享受艺术教育。同时,针对德语以及其他外语教学,还应增设相关文学鉴赏类课程。此外,在必要的课外活动基础之上,所有学校都应提供戏剧/表演艺术以及舞蹈类课程。
2. 为学校教育创造更好的发展前景
为改善学校教育发展现状,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应承担学校艺术教育发展预算,努力将帮扶思想落到具体实处:加快制定有关学校人力、财力、空间以及物资配备方面的最低预算标准。从法律层面以及实质行动上助力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3. 加强教师培养、教师培训工作
文化教育也必须成为教师培养、教师培训中的必修课程。专业教师和相关领域从业者,应具备感知、表达以及课程设计等基本专业技能。此外,学校和相关管理层应加强自身对相关资格证书的了解,提高证书认可度:给予非师范生出身的教育从业者同等的就业机会。
艺术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图片来源:德国bildungsklick.de网站
由法兰克福应用科技大学经济与法律系开展的实证研究项目“通过艺术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发展”证明:艺术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项目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人技能和个性发展,积极探究学生的自我反思是否能促进其个性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团队对全国范围内的学生展开相关调查,了解他们对艺术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以此为基础要求他们提供一篇反思报告。针对所有数据,研究人员将借助定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展开具体评估。该项目研究人员表示:“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文化活动,有利于学生充分感知自身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法兰克福应用科技大学校长弗兰克·迪弗尼奇 (Frank E.P. Dievernich)教授表示:“我们深信,只有同时具备基本专业技能以及社交技能的人才能更快取得成功。因此,强化学生个性发展是我校的重要教育使命。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的同时,有效培养其处事能力、抗压能力。”
德国LUCCA基金会*主任勒内·雅施克(Renée Jaschke)强调:“由于法兰克福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群体构成本身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借助LUCCA基金会这一平台,我们希望帮助青少年进一步提高自信心,促进其养成独立、负责任的优秀品质。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实证研究项目‘通过艺术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资助,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艺术和文化类课程,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文化知识。”
*德国LUCCA基金会:由一对德国夫妇于2014年成立,该基金会作为非盈利性基金会,致力于儿童教育发展事业。
特邀评论
我所了解的德国艺术教育,它是无处不在的,在学校这个层面来说,它更是贯穿和融入到每个细节之中。确实,艺术教育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音乐、舞蹈和美术技能的课程,在德国的艺术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是融入到工业制造、信息设计、科学研究、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当然,因德国各州教育体制的不同,很多专业课程增减的设置都源于各州的实际需求,在疫情影响下,德国出现的艺术教育的缺失及区域发展不平衡,应该是全球现象。因此,各国都紧锣密鼓的进行数字化艺术教育课程的研发及普及。我们都在思考当下及未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艺术教育来适应未来社会的实际需求。
面对全球疫情下的艺术教育,朱光潜先生1932年在危急存亡背景下发表的《谈美》中的观点可借鉴,文中他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他又提出了三种态度,即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只有真善美三者都具备的才能算是完全的人。我认为最为有意义的就是以美感的态度去看待实用和科学,借朱先生的话,我们也可以认为艺术教育如同一个民族精神中的一种饥渴,如果缺失,那么这个民族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面对全球疫情,艺术教育更不可或缺。
评论员简介
邱涛,博士在读,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讲师,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当代艺术理论与实践。
本文编译自:
1. 德国网站bildungsklick.de2021年1月11日报道: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https://bildungsklick.de/hochschule-und-forschung/detail/persoenlichkeitsentwicklung-von-studierenden-durch-kulturelle-bildung-foerdern
2. 德国网站bildungsklick.de2020年9月15日报道:促进艺术教育的公平
https://bildungsklick.de/schule/detail/chancengerechtigkeit-bei-kultureller-bildung-foerdern
3. 德国网站bildungsklick.de2020年3月11日报道:德国小学缺乏训练有素的音乐教师
https://bildungsklick.de/fruehe-bildung/detail/an-deutschen-grundschulen-fehlen-ausgebildete-musiklehrer
供稿 | 戴澳归 邱涛
排版 | 王思琪
编辑 | 郑葵
初审 | 程静
终审 | 陈洪捷 吴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