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工作动态

德联邦教研部资助项目“在德国高校形成更广泛的中国能力”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03-23 】

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德国重要的外交对象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上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中德关系也在各领域不断深化,“中国能力(China-Kompetenz)”一词逐渐进入德国政府和德国智库的关键词行列。


2015年,德国联邦教研部(das 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缩写BMBF)发布《中国战略2015-2020》,为德国在科研和教育领域开展对华合作制定战略框架。该战略包含德国2015年至2020年间,在9个领域开展对华合作的35项具体措施,其中一项具体措施为“在德国高校形成更广泛的中国能力(Ausbau der China-Kompetenz an deutschen Hochschulen)”。“中国能力”即“理解中国的能力”,以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为主,以与中国成功合作为目标。



24D15

图源:Research in Germany


2018年57日,德国联邦教研部、德国外交部和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共同促进“中国能力”在德国的提升与发展。


德国联邦教研部国务秘书格奥尔格·许特(Georg Schütte)表示,“‘中国能力’不仅包括语言技能,还包括国情知识和跨文化能力,我们需要在各个领域提升‘中国能力’。这只能通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并肩努力才可完成。”德国外交部、德国联邦教研部和德国各州文教部长在联席会议上表达共同准备和实施联合项目的愿望,并表示未来将为各州进一步量身定制合适的项目。


为什么德国如此强调和重视中国能力在德国的提升和发展?

我国学者刘奕涛总结出四条动因:一、美国政府主张“美国优先”政策,在客观上促使德国提升“中国能力”。近年来,美国对欧盟和德国发起“贸易战”,并对欧盟和德国有诸多批评。在此背景下,美国与欧盟、德国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另外,美国先后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多边机制,表明美国想要维护利于自身发展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不愿承担国际责任。而在维持自由贸易方面,中国等国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是德国的战略选择。二、中国地缘政治及经济影响力提升,在全球政治与经济格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家将与中国的合作视为一种机遇,并通过政策调整强化对中国的了解与合作,加快自身的发展。三、落实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的具体行动,在两国差异下增强彼此理解。中德政府磋商是中德两国政府间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对话机制。自2011年以来,中德政府已进行五轮中德政府磋商。两国在政体、经济战略和文化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亟需增强系统而全面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四、中德推出重要战略举措,两国需要实现战略的有效对接。2013年德国推出“工业4.0”,2015年中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在内容和总方向上具有高度重合性。这就需要双方在产业结构、人才培养、战略需求等方面有充分理解、共识和信任,进而增进互利合作。


“在德国创造更广泛的中国能力”(Schaffung einer breiteren China-Kompetenz in Deutschland)是BMBF“中国战略”行动领域一的目标,也是2016BMBF资助项目“在德国高校形成更广泛中国能力的创新理念(Innovative Konzepte zum Ausbau der China-Kompetenz an deutschen Hochschulen)”的出发点。


该资助项目旨在扩大和巩固中德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合作,提高中德各领域学科和经济交流关系的行动能力。该能力的培养通过语言和文化技能的教授、研讨会和培训课程、学生流动领域的措施、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学习项目或课程、跨学科学习项目或课程、跨学科学习博士合作项目等方式来实现。这些理念将德国高校现有的与中国有关的措施结合在一起,相互协调,并通过新手段做出合理补充。


该资助项目的发布引起了德国学界的极大兴趣:项目管理负责机构共收到了80多个项目大纲。其中,共有11个项目入选。每个项目将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获得为期三年的资助。项目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包括工程和经济学、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以及文化研究和法学。其主要针对人群是大学里的学生、学者和行政人员。


11个入选项目为:

1. 霍恩海姆大学“深入中国”项目(China-Kompetenz in Hohenheim,缩写CHIKOH)

2. 德国应用管理大学“共塑创新”项目(CHINATIV – Kreativ und Innovativ,缩写CHINATIV)

3. 图宾根大学中国论坛项目(Das ChinaForum Tübingen,缩写CFT)

4. 基尔应用技术大学“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中国学期”交流项目(Chinese Project Semester_CDHAW,缩写CPS_CDHAW)

5.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文化中国”项目(CuLTURE China)

6. 多特蒙德应用技术大学 中国能力中心(Dortmunder Kompetenzzentrum für die praxisorientierte Hochschul-Unternehmenskooperation mit China,缩写DoKoChi)

7. 马尔堡大学 “思想,身体,物质”项目(Mind-Body-Matter,缩写MBM)

8. 康斯坦茨大学 中国能力培养中心(Qualifizierung China-Kompetenz,缩写QZCHK)

9.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 技术-跨文化中国能力中心(Technisch-interkulturelles China-Kompetenzzentrum,缩写TiCK)

10. 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 中国能力中心(China-Kompetenzzentrum der TU Clausthal,缩写TUC-China)

11. 柏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与技术”项目(„Wissenschaft und Technik Chinas“ der Technischen Universität Berlin,缩写TU-WITECH)


24D15

图源:BMBF官网


预告:为进一步了解德国为提升“中国能力”所做出的努力,在接下来的九期系列推送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以上11个入选BMBF资助项目的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


本文编译自:

1.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0787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910787795530465&wfr=spider&for=pc

3. http://de.china-embassy.org/chn/kjcx/dgkjcxjb/t1559522.htm

4. https://www.internationales-buero.de/de/china_kompetenz_an_deutschen_hochschulen.php

5. 《德国提升“中国能力”的教育策略:动因、举措与启示》刘弈涛,原发期刊:《比较教育研究》2019年第9期,第11-17页。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19&filename=BJJY201909002&v=jFcAC9Qdm7extMA6twXHjQocd92X%25mmd2F1TN9c3xL2XS333HKo4VCpPDbjuy5wZxyFQk

供稿 | 徐佳鑫

排版 | 王思琪

编辑 | 孙琪

初审 | 程静

终审 | 陈洪捷 吴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