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德国学前教育发展源远流长,在世界各国均处于领先地位。而幼师作为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实施主体,加强幼教师资培养对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至关重要。发展至今,德国的幼教师资培养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运行机制。培养内容也注重幼教师资的专业发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本篇将从德国幼教师资培养的目标与形式、课程内容、培养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等方面展开具体介绍。
本文为浙外德国研究中心“教科资讯”栏目第38篇(总第108篇)。
德国幼教师资培养的目标与形式
作为德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德国幼教师资培养在联邦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和欧洲高校改革的背景下,正不断发展与前进。经过多方讨论与实验,目前已逐渐形成以应用科学大学为主体的幼教师资培养趋势。如此转变不仅有利于提高德国幼师的专业水平,还可有效避免专科生到研究生的巨大跨越。应用科学大学培养下的幼师整体上更具学术性、专业性和科研性,该特点在幼教师资发展目标与形式中可见一斑:
1.德国幼教师资培养目标
与原本以职业专科学校培养幼师的模式相比,应用科学大学的培育模式不再拘泥于幼儿护理和游戏陪伴,而是更加关注幼师保教并重的能力。幼师不仅需要扎实掌握基础专业知识,还需具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为此,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广泛的基础知识,为就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确保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能够有意识地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家庭背景、特殊儿童和文化背景),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设计能够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教育活动。
图片来源:新浪网
2.德国幼教师资培养形式
除院校培养幼教师资外,德国职后幼教师资的培养,形式也多种多样:以不同培训主体划分,大致可分为园长、教师、保育员等;根据时间分类,可分为短期与长期:短期一般为半天或一天,长期则多为十天或更久;若以培训主题来分,德国职后幼教师资的发展则以“菜单式”的培训方式为主,学习者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切实符合自身需求的主题。培训主题基本选取当下热点话题及其他实用问题。每种主题都会安排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高效讲解和指导。值得注意的是,主题的可选择性和培训时间也有一定相关性:短期培训主题大致为多元文化或移民背景下的幼儿教育以及如何使用新媒体组织教育活动等实用性主题。长期培训主题则多为如何自测幼儿园办园质量或幼儿园人事管理等方面问题。
德国幼教师资课程内容
德国幼教师资课程内容覆盖领域十分广泛,并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中心兼职研究员胡亿军归纳总结德国弗莱堡新教应用科学大学等校的幼教师资课程,大致可将课程分为以下10个模块:
语言与沟通 图片来源:新浪网
(1)语言与沟通:学习相关语言技巧,能与个别儿童、儿童群组建立有效沟通,理解多元文化;
(2)教育理论:主要涉及儿童教养、教育与发展理论,幼小衔接理论以及国内外教育制度比较等;
(3)反思与专业化:包含自我反思与职业认同教育,帮助学生建立专业化的社会、政治和法律框架。
(4)教学论:学会对儿童教育过程进行观察、记录与理解,能根据游戏理论、游戏教育学和全纳教育学等知识,协调冲突与暴力预防;
(5)艺术与创造性:主要包含美学教育,媒体教育学以及体育、艺术、音乐与游戏等内容;
(6)世界与自然:了解语言与文学、逻辑、自然科学、数学等方面知识;
(7)健康与运动:掌握与健康、疾病、生理障碍、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8)管理与组织:主要涉及部分法律基础知识,以及专业化的领导、方案制定与财务保障、质量管理、人事管理与监管等;
(9)实习阶段与实习准备:分为实习研究、理论学习中的职业实习等;
(10)本科论文/学术论文:学生需递交实习研究报告并接受相关评估与质量监督,完成本科论文,通过学业综合测试等。
弗莱堡新教应用科学大学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德国幼教师资课程内容丰富,并注重结合社会现实。课程内容不仅涉及教育学等知识,还涵盖自然科学以及管理学等知识。与此同时,还注重与社会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以“重视多元文化”为例,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从2019年1月到2019年6月,难民申请数中4岁以下的儿童高达20799人。面对如此庞大的难民儿童群体,幼教师资课程中多元文化这一因素受到政府与社会的高度重视,具备良好的语言与沟通能力也被视为幼师与非本国儿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
课程内容设置分为理论与实践部分。德国幼教实践课程在不同学年各有侧重:第一、二学年重点在于熟悉并了解幼儿园的日常工作,第三学年则需深入幼儿园的具体教学活动,以主题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做好教学记录。
德国幼教师资培养特点
在德国教师教育课程制度不断完善和社会对幼儿师资专业化要求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德国幼教师资培养方式已具备十分鲜明的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追求专业,保教结合
随着社会对早期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政府、社会对学前教育阶段的高度重视,要求提高幼儿师资专业水平的呼声日益高涨。德国幼教师资的培养也逐渐向以应用科学大学为主的专业化趋势发展。德国对幼儿园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不再停留于原来的“教育者或保育员”,而是更加关注于如何培养专业的幼儿教师。德国幼教师资培养内容由原先侧重护理与游戏陪伴转变为增加以自然为基础的相关知识也正体现出这一特点。
2.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德国幼教师资培养的主干课程、总课时以及教学大纲主要由政府负责主导与统筹。除了在职业专科学校或应用科学大学开展幼师师资培养之外,社会机构和地方幼儿园也会定期组织正规幼教师资培训。此类机构以政府规划为主体发展方向,自觉接受政府监督。与此同时,在主体发展方向之外也注重发展个体培训特色,做到兼收并蓄。
3.重视实践,追求实效
德国幼教专业学生需接受长达五年的系统学习。其中,幼儿园实践时长为两年,除此之外还必须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以及最后一年的幼儿园实习才能正式毕业。值得肯定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地实践,学校和幼儿园会有侧重地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图片来源:决胜网
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幼儿教育发展至今已十分完善,尤其是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注重专业化与实践能力、关注教师职前职后各项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根据我国姚静宜、步社民等学者的深入思考,具体可总结为以下两点:
1.关注幼教师资培养的质量评价,追求培训实效
德国幼教师资培养时刻关注“如何评价培养的质量”这一问题,切实考察幼教师资培养的真实成效。相关德国学前教育研究所还将幼教师资培养评价列为研究重点,主要从受训者对内容形式的需求、受训者应有知识能力以及培训成果如何应用于实践等三方面制定培养质量评价表。考虑到质量评价的必要性,我国也应及时关注幼教师资培养评价,根据我国现有幼教师资发展情况,科学评价我国幼教师资培训质量。
图片来源:幼师宝典网站
2.提高学前教师准入门槛,促进幼教师资专业发展
德国幼教师资培养已逐渐面向应用科学大学,旨在提高学生准入学历起点,确保幼教师资队伍的专业质量。伴随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强烈关注,我国发布《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并提出“为幼儿园培养一大批关爱幼儿、擅长保教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教师”。这说明我国提高学前教师准人门槛刻不容缓,需不断提高幼教师资的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幼教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
1.《德国幼教师资的培养培训早期教育》 步社民 2004年07期第20-21页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N7904&filename=ZQJY200407014&v=isZ2DKZh7DmzdriL6PotUqf19tBKWAWhLWkg%25mmd2BkPu3Ewl4eyrYTy6ox7zuIraD0rl
2.《德国以应用技术学院为主培养幼儿园师资的新趋势》 胡亿军 王丹琴 原发期刊:《幼儿教育》 2011年03期第83-86页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N0911&filename=YEJY2011Z3021&v=5rmvGU%25mmd2F7t8%25mmd2F73PlOssiq5gTNs9j8ATtzBdwdfAyJCNUzC3ALhjR22bjYSJPJR6qH
3.《德国教师职前教育及其对我国幼儿教师培养的启示》 姚静宜 原发期刊:《早期教育(教科版)》 2018年12期第2-5页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QJN201812002.htm
供稿 | 吴诗颖
排版 | 高锡涛
编辑 | 郑葵
初审 | 程静
终审 | 陈洪捷 吴卫东